阿里案我们为何如此愤怒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21-08-11 08:49:25 来源:财经自媒体浏览次数:98314  

  来源:财富中文网(ID:FortuneChina-WeiXin)

  8月7日晚间,阿里淘鲜达部门一位女员工在公司内网匿名发布8000字长文,详细讲述了自己被男性上司及商家员工性侵犯的经过,以及她将此事层层上报给业务领导及人力资源部门后被轻视与敷衍的过程。

  这一爆料让舆论哗然,迅速登上热搜。8月9日凌晨,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兼CEO张勇在阿里内网公布了此事的阶段性内部调查结果和处理决定:海鲜达所属的同城零售事业群总裁李永和和人力资源负责人徐昆引咎辞职,阿里巴巴首席人力资源官童文红记过处分,涉嫌男员工被辞退,永不录用。

  据受害女员工自述,在被侵害后,“和HR及P10都反馈了,无结果”,直到她在食堂发传单维权,事情被摆上网络,才引起高层重视。尽管做出了处分决定,但阿里公告中的“HR团队对人的关注、关怀不够,理性多了,感性少了”的字眼,又引爆公众新一轮对其所谓“理性”的质疑。8月8日晚,#6000名阿里人关于807事件的联合倡议#的词条登上了微博热搜第一,但这一倡议被很多人认定是阿里公司层面主导的公关行动之一。

  据2020年年底的数据,阿里员工总人数已达25.2万人。作为年轻人求职时趋之若鹜的热门“大厂”,阿里的一举一动都备受社会关注,对业界也有着引领效应。让公众尤其感到愤怒的是,这家非常强调内部文化的标杆性现代互联网企业,也没能免疫于中国职场文化中最被诟病的一些沉疴,包括上下级间不对等的权力关系、女性职员面对的危险处境,以及更普遍的“酒桌文化”。

  从几年前程序员因抢月饼被开除,到“太子”蒋凡出轨事件,再到女员工被侵害,阿里巴巴的价值百科观是否已经崩塌,正在引发一场大讨论。过去一年中,阿里巴巴在中国遭受的反垄断监管压力,尚没有减缓它在全球扩张的步伐。在最近发布的2021《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上,它是全球上榜的7家互联网公司之一,并且实现了排名上的最大跃升。但是,外部监管可能抑制它进一步变“大”的进程,而内部企业文化的崩塌则会断送它变“强”的可能。

  财富Plus的读者围绕这一事件展开了精彩讨论,我们选取了其中一些展示如下:

  HuanXin创始合伙人、“筑梦师”主理人陈方勇认为,这一事件凸显出“KPI至上”的企业文化:

  “为了KPI,为了多抢一点地盘,就可以毫无底线,就可以像狼一样去疯抢!原来以为阿里巴巴的问题只是创始人的狂妄,现在看来是整个价值百科体系都出问题了。一个企业在野蛮生长阶段出现这样的问题,或许还可以理解是个案,等到已经长成参天大树,一举一动都关乎行业风向,这时还会出这样的问题,就不要拿个别小兵开刀,就以为可以应付过去的。企业的社会责任到底是什么?先从善待为自己拼命的员工做起吧!”展开看一看

  读者“不再犹豫”指出了一个“常识”:

  “一个严重行为的发生,背后中等行为已经发生过一百次,轻微行为已经发生过一万次。”展开看一看

  读者“撒哈啦海盗”认为,在公布处罚结果时,阿里表示此前的处理过程“理性多了,感性少了”,进一步体现出阿里的价值百科观问题:

  “先抛开处理结果的轻重,这份内网公开的处理决定仍然有问题:‘在整个事件处理过程中,HR团队对人的关注、关怀不够,理性多了,感性少了’。言下之意,之前所有的内部漠视和按下不表,都是理性思考之后的行为。事件的核心是员工当事人被强制出差进而遭遇灌酒、猥亵乃至更严重的侵犯。这是犯罪!……这样的理性是建立在怎样的价值百科观之上?”展开看一看

  读者“墨尔本椰椰子”认为,企业要为员工操守设立下限,不能靠法律兜底:

  “‘钱’与‘性’是根植在人类本性中的欲望,相关的问题必须设立红线,不能模棱两可,否则在关注期过后,重蹈覆辙是迟早的事。阿里在向上攀登的同时,要为整个团队设立企业内部下限,不能靠法律兜底。”展开看一看

  读者“不知名分析人士”认为,此次事件凸显出阿里等大企业内部管理层级冗长,又叠加了“中国式”人情观带来的问题:

  “管理链条一长,中间就难免出现松动或者断层的问题。阿里‘陪酒事件’就折射出了恶性事件因链条冗长而被滞后的尴尬…… 如何在企业规模和管理效率上做权衡,始终是一个困局……除了企业结构性问题以外,拉帮结派的办公室政治也是一种畸形的产物……道理尽管简单,做起来何其之难,尤其是在以人情为主流观念的中国。”展开看一看

  证券行业资深研究人士王剑辉认为,阿里事件折射出的是时下一种普遍的商业文化:

  “无限制的扩张冲动,过度追求短期业绩,将股东价值百科狭隘地局限于营收和利润,将社会责任视作无用的累赘,在商业利益面前甚至可以对违法违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正是在这样的土壤上会生长出以吴某‘饭圈’等畸形甚至罪恶的怪胎。阿里的处理结果也让人们看到些许希望,是时候构建起健康有序、活力持续的商业文明了!”展开看一看

  清波科技创始人兼主笔、人文摄影师杨波认为,当下阿里应该保护好当事人,避免其遭受“二次伤害”;“性骚扰”员工应被行业封杀:

  “对于‘吃瓜者’而言,要的不是真相,更不是处理结果,只是消费当事人而已。从这个层面来说,阿里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保护好事件的当事人,不要让当事人被二次消费,在涉及这类事件中,受害者除了要一个公道之外,怎么恢复正常的生活、工作,不要被外界乱贴标签,才是最困难的事情,如果阿里能够让受害者走出阴霾,这比跟外界打关于企业文化的口水战有意义一百倍、一千倍……阿里倒是应该发出一个呼吁,对于涉及‘性骚扰’的员工,全行业共同封杀,让这个成为互联网行业的红线,对于要改变其他行业的互联网企业来说,倒不如先从这个议题开始改变。”展开看一看

  读者“老猪窝地盘”认为,“职场献身”在现实中屡见不鲜,“矫枉有必要过正”。阿里应该身先士卒,推广保护女性权益机制:

  “这种职场献身比比皆是……相比企业中的职场压制,来自体制内的权力压制让当事人更难有洗刷屈辱的渠道和机会……对于‘Me too’问题,矫枉有必要过正。看到有句话说得很好,在女权问题上保持理中客其实就是男权……作为国内互联网头部企业,更显社会责任的做法应该是承担起广泛推广保护女性权益的机制,努力消除现有的社会顽疾,才算得上一份漂亮的答卷。”展开看一看

  读者“华神”认为,阿里已发展成国际化企业,应该改变以往的“草莽习气”:

  “从气质和原始业务上来讲,阿里本来就是草莽气质比较重的一个企业。就业务属性来推测的话,其引以为傲的阿里铁军,应该都很擅长在酒桌上谈生意吧。不过,随着阿里的壮大,随着阿里从一个普通的B2B平台企业,过渡到一个国际化的科技巨头,这些草莽习气也应该改一改了。作为科技企业,一来享受了政策层面的优惠,二来在国际上也代表着国家形象,这样的丑闻,已经不能用公司内部问题来搪塞,而必然会走向公众舆论。”展开看一看

  针对阿里高层使用“江湖诨名”一事,读者“李广琛”认为,阿里作为现代互联网公司,应该少些“江湖气息”,多些遵纪守法,有利于其未来的发展:

  “阿里如果只是借用一些里面的花名倒无可厚非,谁还没有一个绰号,但如果阿里这样一个现代互联网公司把这种’江湖’文化奉为圭臬的话,可能就需要反思和检讨了。阿里是互联网打工人心目中的圣殿,更应该是遵纪守法的典范。”展开看一看

  读者“无国界”提出了一种防范和补偿机制:

  “预防性骚扰和性侵害管理早已提上公司管理日程。在某些国家中有一种‘雇佣责任保险’,企业购买了这种保险后,如果发生了性骚扰和性侵害案件,受害员工会因此而获得赔偿。在我国,尽管目前还没有实行,但实施法制化管理也指日可待。另一方面,企业也应该主动实施预防性骚扰和性侵害管理,尤其要注重从各级高管做起。”展开看一看

  读者“花卜南”认为,在性侵案取证难的前提下,受害者的勇敢发声有利于改变局面,应当得到鼓励:

  “看既往案例,虽然受害者已经报警,但是在实际案件侦办和调查过程中,性侵案件取证难、定罪难是一个问题,之前的某些涉及性侵犯案件,都没有得到其想要的结果,而受害者却遭受了很多舆论暴力……这也许是这次受害者收获了大家的同情和敬佩的最大原因,毕竟每个女性都应该感谢这些站出来的勇士,是她们的行动开始改变这一局面。”展开看一看

  针对阿里女员工因使用iPhone而未能留证的问题,读者“石榴姐”认为,通话录音是把“双刃剑”:

  “阿里女员工被侵犯事件发酵到现在,又引出了苹果手机没有通话录音功能这个具有争议的话题。矛盾的关键在于录音到底是保障当事人取证还是危害个人隐私安全……理想的情况是在日常情况下,用户的通话内容不录音,遇到紧急情况,可以立即开启录音功能。笔者认为,苹果手机在录音设计这方面,如果能更加灵活机变一些,也许会更好。”展开看一看

原标题:阿里案我们为何如此愤怒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